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接待关注“青史观”,天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抗战时期发生在华北地域的故事。
抗战前期的日本战俘是很是难抓到的,许多日军士兵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宁愿战死也不愿意被俘。另外,日军对下层士兵举行了欺骗性质的宣传,说被俘虏后八路军会荼毒他们,这让许多人宁愿自杀也不愿意被俘虏。亲历过平型关大捷、时任八路军115师686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的欧阳文(开国中将)曾回忆说,其时有个副营长曾将一个日军伤兵背走,效果耳朵被这个伤兵咬了下来。
1937年深秋时,129师一部在山西东北部遇到一个被落单的日本兵。此人蓬头垢面,正在水沟里喝水,八路军朝着他大呼缴枪不杀,对方不懂中国话反倒是举枪还击,最后被八路军击毙。
抗战时期,在八路军120师敌工部任职的冯先民曾将日本战俘送到延安去学习。在途经兴县一个村子时,这个村子刚遭遇了日军烧杀抢掠,大家看到日军俘虏就上去拳打脚踢。在大家的劝说下和警卫班的掩护下,这群恼怒的老黎民最终散去,这也足见老黎民对侵略者的恼恨。
随着战争的深入,一些逐渐醒悟的日本兵认识到了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有的人被俘虏后经由教育,加入了八路军。这些人投身到了阻挡日本帝国主义的作战和宣传中。另有的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欧阳文中将其时有个日本兵叫田中实,他在河北深县被俘,厥后担任了“反战同盟”冀中支部的部长。1943年5月,他在河北唐县豆腐庄作战时不幸被俘。厥后冈村宁次在北平亲自审问他,田中大义凛然,最终慷慨就义,成了为反战而死的义士。
抗战初期,华北的日军每年能收到8到12个慰问袋,其中装着许多精致实用的工具,这也是某种心理慰藉。1941年后,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发作和物资的吃紧,日军收到慰问袋的数量和物品质量大为下降,这让不少日军颇为沮丧。1943年4月时,渤水师区(包罗河北沧州和山工具北部一带)的八路军敌工科事情人员,特意折了几支樱花并连同慰问品放到了准备好的慰问袋内。大家冒险将这些慰问袋放到了一个据点的外面。
日军最初以为内里装的是爆炸物,不敢来拿。厥后据点外的人拆开了慰问袋,内里装着烟酒和慰问信、樱花等工具,这让日本兵大叫意外。袋子里的纸片上另有一首凭据杜牧的《清明》改编而来的诗,其中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堡上官兵欲销魂。
樱花琼浆何人送?岭树村烟八路军。这首诗和慰问袋的物品,让据点里的日军士气降低。这些都是抗战时期发生的真实故事。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接待关注我们下次公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相识的历史,我们只管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诅咒、攻击。
本文来源:yobo体育网页版-www.shengpingzhang8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