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1.红军长征的原因:(1)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基础原因:党内的左倾错误2.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脱离中央革命凭据地3.长征中的重要集会——遵义集会(1935年1月)(1)主要内容:集会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焦点的党中央的正确向导。(2)意义:集会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门路:中央革命凭据地出发→渡湘江→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召开遵义集会)→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困绕)→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5.长征竣事: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竣事。
6.长征的胜利的意义:破坏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生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气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柳条湖事件为捏词,炮轰沈阳。由于东北军执行不反抗政策,东北三省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对手。
(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2.九一八后,中国的反映:东北人民和部门东北军队伍,组织抗日义勇军,反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3.西安事变(1936月12月12日)(1)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3)中共提出宁静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全民族的利益(4)西安事变宁静解决的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竣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端形成。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制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今后发作。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2.南京大屠杀八一三事变后,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住民达三十万人以上。国民政府被迫迁往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第十六课 血肉筑长城1.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3.百团大战:(1)时间:1940年8月(2)所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3)总指挥:彭德怀(4)主要目的: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5)职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中共七大召开(1945年4月 延安)(1)主要内容: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门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门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气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向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历史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灼烁前途准备了条件。5.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战屡败的局势,洗刷了近代以来的百年民族屈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孝敬。★第十七课 内战狼烟(1946---1949年)1.重庆谈判:(1945年8月)(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①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②为了欺骗人民,(2)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海内宁静②揭穿蒋介石假宁静的阴谋。(3)重庆谈判的结果:告竣宁静开国的“双十协定”。2.全面内战发作的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3.挺进大别山(战略大抨击开始)(1)时间:1947年夏,(2)事件: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地域(3)意义: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第十八课 战略大决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1.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2.辽沈战役(1)时间:1948年9月—11月(2)指挥者:林彪、罗荣桓(3)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2)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3)参战军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4)中心:徐州(5)意义:奠基相识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规模最大、战果最丰)4.平津战役(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2)参战军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3)北平宁静解放(傅作义为民族的元勋)(4)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扑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6.渡江战役(1)时间:1949年4月(2)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绐中国22年(1927-1949)的国民党政权完蛋。
(国民党残余退往台湾,形成台湾与祖国大陆至今分散的局势) ★第十九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生长1.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开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2.民族工业的曲折生长:(1)五个阶段:A.从洋务运动开始,泛起了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生长;B.辛亥革命的乐成,打击了封建制度,种种实业团体纷纷泛起。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生长时机,进入了“黄金时代”。
D.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E.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权要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获得很好的恢复。(2)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权要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3)中国民族工业生长的特点:A.总体水平比力落伍(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B.生长不平衡(不平衡的体现如下)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域之间的生长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都会的民族工业比力蓬勃,宽大内地很是单薄。★第二十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1.科技改变生活(1)汽船、火车的传入:19世纪初,西方发现了汽船、火车。后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速,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2)电报、照相、影戏的传入:19世纪70年月,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近代以来,照相和影戏也传入中国,富厚了人们的精神生活。2.礼仪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律,破除了有损人格的膜拜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谓。★第二十一、二十二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近代著名科学家(1)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为确保行车宁静,他设计出“人”字形路轨。
(2)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他揭开制碱秘密,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1)鸦片战争时期思想家——魏源主张设立工厂,制造汽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编成的《海国图志》一书,系统先容了南洋、西欧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2)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革新。他翻译的《天演论》,论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看法。在其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攻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3.京师大学堂开办于维新变法运动中,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设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结果,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起源地。4.科举制的破除1905年清政府宣布破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炀帝时期)5.文学和艺术(1)鲁迅代表作有白话文《狂人日记》《孔乙已》(2)以画马而著称的画家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3)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举行曲》(4)冼星海的代表作是以抗日为主题的《黄河大合唱》 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集会的召开(1)时间:1949年9月(2)所在:北平(3)集会的主要内容:①通过了《配合纲要》。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议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④以《义勇军举行曲》为代国歌;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更名为北京;⑥接纳公元纪年;⑦决议建设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建立了。
3.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发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今后,中国竣事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今后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新中国的建立,壮大了世界宁静、民主和社会主义气力,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年,西藏宁静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1.抗美援朝概况(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2)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4)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职位(2)牢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三课 土地革新1.基础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生长2.时间:1950年—1952年底3.土地革新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领土地革新法》4.土地革新的内容:破除田主阶级封建聚敛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5.土地革新的意义:土地革新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越发牢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生长,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6.西藏的土地革新:1959年,西藏举行以土地革新为中心的民主革新,到六十年月初,破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第四课 工业化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1)一五计划时间:1953年~1957年(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气力生长重工业,建设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开端基础;相应地生长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造就建设人才。(3)一五期间重工业成就:①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②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4)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时间:1954年9月(2)制宪机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五四宪法特点: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五课 三大革新1.对农业的革新(1)时间:1953年—1956年(2)革新方式:引导农民到场农业生产互助社,走团体化和配合富足的社会主义门路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革新(1)时间:1954年—1956年(2)方式:先是公私合营,厥后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宁静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革新中的创举)3.三大革新完成的意义: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革新,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开端建设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今后,进入社会主义低级阶段。4.三大革新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5.三大革新的缺点:要求过急,事情过粗,改变过快。★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门路(1956—1966年)1.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1)探索社会主义门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集会正确分析了其时海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这次集会是探索社会主义门路的良好开端。(2)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门路中的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失误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所处的生长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履历,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纪律。(2)“左”的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夸诞风和“共产风”。
2.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1)建设成就:①1959年大庆油田的建成,竣事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物的全部自给。②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生长起来。
(2)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门路历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①铁人王进喜;②两弹元勋邓稼先;③“党的好干部”焦裕禄;④人民的好战士雷锋。(学习他们艰辛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底)(1)配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尺度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磨练真理的唯一尺度。(2)主要内容:①彻底否认“两个通常”的目标,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门路;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事情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革新开放的伟大决议;③集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焦点的党中央向导团体。(3)历史意义: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开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门路、政治门路、组织门路的拨乱横竖,是革新开放的开端。③今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增强(1)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案(2)民主与法制的增强“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文革后,全国人大加紧立法事情,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焦点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执法体系,开端实现了有法可依。★第九课 革新开放1.农村革新(1)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所在:我国首先从农村开始革新。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3)革新方式: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4)乡镇企业:革新中,乡镇企业迅速生长,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发了一条新路。
2.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的建设: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设四个经济特区。厥后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对于引进外资、外洋先进技术和现代化治理履历,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②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社会制度相同)(2)开放14个沿海都会(3)开放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4)开放内地(省会都会和疆域都会)(5)对外开放格式:经济特区——沿海开放都会——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条理、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式。3.国有企业的革新(都会革新的重点)(1)我国都会革新开始的时间:1985年(2)都会革新的重点:国有企业革新(3)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邓小平理论的内在:(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要实行革新开放。
(2)革新开放后,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明晰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基本门路,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革新开放。制定了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经济生长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5)1992年,南巡讲话,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生长才是硬原理。2.一句话评价邓小平:他是我国实行革新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邓小平理论指导职位简直立:(1)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职位。(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并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1.我国民族漫衍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我国已建设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4.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域生长具有重大的意义。5.我国处置惩罚民族关系基本原则:平等、团结、配合繁荣。6.我国促进中西地域经济生长(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域)的一项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本文来源:yobo体育网页版-www.shengpingzhang8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