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更是呼风唤雨,神机神算。
而事实上,诸葛亮那些在军事上的传奇功劳泰半出于作者虚构,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例如小说中著名的赤壁大战,除了“草船借箭”是转嫁孙权的故事之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精彩情节,皆为作者虚构。诸葛亮未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孙刘联军连箭都很缺乏,还谈什么抗曹?“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线索可查。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纪录,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雄师南下进攻孙吴。孙权领兵迎战,两军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
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突入曹军前沿,视察曹宫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徐徐倾斜即将翻沉。
孙权下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排队,徐徐离去,曹操才明确上了当。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起初他没推测船身会中这么多箭,使得船要倾覆,仅仅是情急智生之举而已。
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自从有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人们就以它作为权衡、品评三国人物的尺度,多数人只知道有《三国演义》,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诸葛亮。■ “既生瑜何生亮”是冤案戏剧舞台上周瑜是小生,而诸葛是老生扮相,但历史上的诸葛亮比周瑜小6岁。
而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历史真相远非年事错位这么简朴。《三国演义》把周瑜形貌成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典型,他对才智凌驾自己的诸葛亮,千方百计加以谋害,效果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临死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并把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智绝”的职位体现到极致。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不仅容貌出众,风骚儒雅,考究生活品位,还是一位胸怀韬略、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的良好将领。孙权赞他“有王佐之资”,称帝时还念兹在兹,“孤非周公瑾,不帝矣”。至于其气量,简直可以用宽容漂亮来形容,《江表传》纪录:“(宿将程普)颇以年长,数凌辱瑜,瑜折节容下,终于与较。
普后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又据裴松之注《三国志·周瑜传》纪录,刘备一次与孙权谈及周瑜,也说他“气量宽大”。
所谓“三气周瑜”,只不外是小说家的杜撰而已,却成为周郎身后数百年来的最大冤案。周郎诸葛两人在正史上并无过节,也无正面交锋,从赤壁之战竣事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在零陵一带搞后勤事情,基础没有和周瑜见过面。
而周瑜病逝后,蜀国来怀念的是庞统,也不是诸葛亮。■ 真假难辨的“奇策”历史上著名的“奇策”,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泛起: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立刻作好雄师退却摆设,并亲引五千军队到西城搬运粮草。突然飞报司马懿15万雄师杀奔西城而来。
其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上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队,已分一半运粮草而去,城中仅剩二千五百军士,占、撤均不行能。诸葛亮镇静自若,乃命偃旗息鼓,大开城门,每一门仅用军士20人,扮作黎民,洒扫街道。诸葛亮本人则披鹤氅、戴纶巾,到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身边仅有二小童,一捧宝剑,一执麈尾。
魏军来到城下,皆不敢进。司马懿怀疑其有匿伏,下令退军。诸葛亮军转败为功,故事之离奇令人匪夷所思。奇策在史书上的纪录始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蜀记》“郭冲三事”,叙述大致与演义相似。
裴松之却对这一纪录提出了驳倒。他认为,考察史实,诸葛亮从来没有在阳平关拒守魏军,司马懿也没有到阳平关与诸葛亮交过战。诸葛亮初屯阳平关在蜀建兴五年(227年),那时司马懿正以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而屯于宛城,两人相距一千多里以外,当无可能举行交兵。
本文来源:yobo体育网页版-www.shengpingzhang888.com